
一、 什么是无源电晕场驱雷器?杭州网上配资
1. 核心定义:
无源电晕场驱雷器是一种无需外部供电、利用高压输电导线周围自然存在的工频电场能量,通过其顶端的多尖端电极结构产生极其强烈的电晕放电,形成向上的电离电流的主动式防雷装置。
2. 核心特点:
无源: 完全利用线路自身的电场能量工作,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或控制设备。 主动: 与传统避雷器(被动等待雷击后泄流)不同,它在雷云形成过程中就提前介入,主动释放电荷。 预放电: 其电晕放电强度远超过导线本身,能更早地形成向上的先导,优先拦截下行先导。二、 工作原理(它是如何工作的?)
其工作原理基于“竞争性引雷”和“电荷中和”理论。
展开剩余70% 形成强电场区: 驱雷器安装在杆塔顶部或地线上方,其多针尖结构会极大地扭曲和集中其安装点周围的电场,在该区域形成远高于普通导线和避雷线的电场强度。 产生强烈电晕放电: 在雷暴天气下,当地面电场强度达到一定阈值(通常为10-20 kV/m)时,驱雷器的针尖会在高压线路电场的作用下,开始产生持续、强烈的电晕放电,向周围空气释放出大量正或负离子(取决于雷云极性)。 建立上行先导/中和电荷: 引雷机制(提前放电): 当雷电下行先导向地面发展时,驱雷器针尖产生的电离柱(等离子体)能更早地发展出一个向上的迎面先导,优先与下行先导会合,从而将雷电流通过驱雷器和杆塔安全导入大地,保护下方的导线免受直接雷击。 中和机制(消雷): 在雷云发展的初期,驱雷器持续释放的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,可以向上汇入雷云底部,部分中和雷云中的电荷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雷云的强度,降低发生雷击的概率和能量。简单比喻:它就像在杆塔顶上安装了一个不断向外“喷洒”电荷的“喷头”,要么提前把雷电“吸引”过来并引走,要么直接“中和”掉一部分雷电的能量。
三、 主要结构与安装方式
结构: 通常由一个基座(用于固定安装)和多个金属针尖电极(由耐腐蚀、耐电弧材料制成,如不锈钢或特殊合金)组成。针尖呈辐射状排列,数量众多,以确保产生足够强的电晕放电。 安装位置: 通常安装在输电铁塔的顶部,高于避雷线和导线。 也可以安装在避雷线(地线) 的某些特定点上。 安装数量根据塔型、电压等级和地区雷电活动强度而定。四、 与传统防雷措施(如避雷线、避雷器)的对比
五、 优势与局限性
优势:
主动防护: 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干预,防雷理念更先进。 无源运行: 免供电、免维护,运行成本低,可靠性高。 保护范围大: 理论上其产生的电离区可以提供比避雷线更大的保护范围。 可能降低雷击跳闸率: 通过控制雷击点和中和作用,有望减少线路因雷击引起的跳闸停电事故。六、 应用与现状杭州网上配资
应用领域: 主要应用于35kV及以上的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,特别是那些经过多雷区、土壤电阻率高、雷击故障频发的线段。 现状: 这类产品在国内外都有应用案例(如在中国、俄罗斯、巴西等地),一些运行单位报告了积极的效果(如雷击跳闸率显著下降)。然而,在学术和工程界,对其实际效率仍存在一定的讨论和争议。它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防雷技术,但尚未成为像避雷线那样的标准配置。发布于:河南省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